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1]
2.熔点(℃):-84.7~-73[2]
3.沸点(℃):87.1[3]
4.相对密度(水=1):1.46(20℃)[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54[5]
6.饱和蒸气压(kPa):7.87(20℃)[6]
7.燃烧热(kJ/mol):-961.4[7]
8.临界温度(℃):299[8]
9.临界压力(MPa):5.02[9]
10.辛醇/水分配系数:2.42[10]
11.闪点(℃):32[11]
12.引燃温度(℃):420[12]
13.爆炸上限(%):90.0[13]
14.爆炸下限(%):12.5[14]
1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15]
16.黏度(mPa·s,20ºC):0.58
17.燃点(ºC,空气中):425
18.燃点(ºC,氧气中):396
19.蒸发热(KJ/mol,b.p.):31.49
20.生成热(KJ/mol,25ºC,气体):5.86
21.比热容(KJ/(kg·K),20ºC,定压):0.93
22.电导率(S/m):8×10-12
23.热导率(W/(m·K)):0.1386
24.体膨胀系数(K-1,0~40ºC):0.00117
25.溶度参数(J·cm-3)0.5:18.760
26.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7.130×109
28.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9.580
29.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45.1
30.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23.7
31.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9.6
32.气相标准熵(J·mol-1·K-1) :325.20
33.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6.1
34.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80.25
1.急性毒性[16]
LD50:2402mg/kg(小鼠经口)
LC50:137752mg/m3(大鼠吸入,1h);45292mg/m3(小鼠吸入,4h)
2.刺激性[17]
家兔经皮:500mg(24h),重度刺激。
家兔经眼:20mg(24h),中度刺激。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18] 接触6个月的LC值:大鼠和兔为1.08g/m3
4.致突变性[19] DNA抑制:人淋巴细胞5mg/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78mg/L。程序外DNA合成:人肺100mg/L。DNA抑制:人淋巴细胞5ml/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78mg/L。
5.致畸性[20] 大鼠孕后1~20d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1800ppm(24h),致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雄性、雌性小鼠交配前4周至孕后3周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150ppm(24h),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多代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o)156mg/kg,致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小鼠多代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o)700mg/kg,致肝胆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大鼠孕后6~15d经口染毒最低中毒剂量(TDLo)1010mg/kg,致眼、耳发育畸形。小鼠多代经口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o)致免疫和网状内皮系统发育畸形。
6.致癌性[21] IARC致癌性评论:G2A,可能人类致癌物。
7.其他[22]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800ppm(24h)(孕1~20d),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其他发育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00ppm(7h)(5d,雄性),精子生成异常。
1.生态毒性[23]
LC50:44.7mg/L(96h)(蓝鳃太阳鱼,静态);40.7~66.8mg/L(96h)(黑头呆鱼);20mg/L(96h)(红鲈);59mg/L(48h)(青鳉)
IC50:63~1000mg/L(72h)(藻类)
2.生物降解性[24]
好氧生物降解(h):4320~8640
厌氧生物降解(h):2352~39672
3.非生物降解性[25]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27~272
4.生物富集性[26] BCF:4.3~17(鲤鱼,接触浓度70ppb,接触时间6周);4~16(鲤鱼,接触浓度7ppb,接触时间6周);302(绿藻)
5.其他有害作用[27]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1、摩尔折射率:25.76
2、摩尔体积(cm3/mol):89.1
3、等张比容(90.2K):210.4
4、表面张力(dyne/cm):31.0
5、极化率(10-24cm3):10.21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6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2.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化学性质: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逐渐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光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也有可能生成少量二聚物(六氯丁烯)。反应按游离基历程进行,光照和加热明显地促进反应进行。有水分存在时,二氯乙酰氯分解成二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分解生成的酸性物质腐蚀金属。因此,通常工业所用的三氯乙烯需加入微量的稳定剂如酚类(对苯二酚)、胺类或醇类等。添加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在空气、水分和光存在下,即使加热至130℃与一般工业用金属材料也不作用。
2.三氯乙烯蒸气加热至700℃以上,分解生成二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氯仿以及氯甲烷的混合物。三氯乙烯蒸气与空气一起受强烈时,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氯化氢、一氧化碳和光气等。在有铜盐存在时,三氯乙烯在加压下加热175℃,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水溶液或悬浊液反应,生成羟基乙酸盐。冷时与盐酸及硝酸不反应,加热时与浓硝酸激烈反应而完全分解,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三氯硝基甲烷和一氯二硝基甲烷。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30~50℃与氯化氢反应,生成1,1,1,2-四氯乙烷。在苛性碱存在下易发生脱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炔,二氯乙炔在空气中自燃并爆炸分解。碳酸钠及液态氨在通常条件下与三氯乙烯不反应。金属铝,特别是粉末状的金属铝,能促使不含稳定剂的三氯乙烯发生分解,生成氯化氢的同时,发生强烈的爆炸分解或炭化。反应先生成三氯化铝,三氯化铝作为Friedel Crafts催化剂促使三氯乙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五氯丁二烯,进一步缩合成树脂、焦油。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三氯乙烯与氯仿反应,生成1,1,1,2,3,3-六氯丙烷。与四氯化碳反应生成1,1,1,2,3,3,3-七氯丙烷。在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存在下,加压加热至150~200℃,得到三氯乙烯的二聚物和三聚物。在三氯化铁催化下,易氯化生成五氯乙烷和六氯乙烷。
3.稳定性[28] 稳定
4.禁配物[29]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5.避免接触的条件[30] 光照、紫外线
6.聚合危害[31] 聚合
7.分解产物[32] 氯化氢
储存注意事项[33]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乙炔法 此法以电石发生的乙炔和氯气为原料、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液相合成1,1,2,2-四氯乙烷,再加石灰乳脱氯化氢,得粗三氯乙烯,经粗馏、精馏,即得产品。因乙炔价格昂贵,大多转用乙烯法。
2.乙烯直接氯化法 经直接氯化得四氯乙烷和五氯乙烷的混合物,通过对其进行气相裂解制取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其主要反应式如下:
3.乙烯氧氯化法 此法以乙烯、氧气(或空气)、氯气为原料,经催化氯化氧化得三氯乙烯产品,同时还可得四氯乙烯。其主要反应式如下:
1.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脱脂和羊毛及织物的干洗剂。是一种优良溶剂,可用作苯和汽油的代用品。树脂、沥青、煤焦油、醋酸纤维素、硝化纤维素、橡胶和涂料等的溶剂。在医药上用作麻醉剂,农药上是合成一氯醋酸的原料。在工业上用于金属清洗(脱脂彻底)和纤维脱除油脂,和脂肪、油、石蜡等的萃取剂。利用其溶解力强的特性,常用于清除难于清除的污垢,如半硬化的清漆、涂层剖光剂、较厚的助焊剂。也用于萃取剂、溶剂和低温导热油介质。还用作涂料稀释剂、脱漆剂、制冷剂、醇的脱水蒸馏添加剂、麻醉剂、镇静剂、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作为原料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四氯乙烯、氯乙酸、二氯乙酰氯、八氯二丙醚,HCFC----123、HCFC---124、HFC---125、HFC---134a等。
2.用作溶剂,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等。在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是一种优良的溶剂,为苯和汽油的良好代用品。用作胶黏剂的溶剂、涂料的稀释剂、脱漆剂、醇的脱水蒸馏添加剂、麻醉剂、冷冻剂、镇静剂、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还用作金属的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的萃取剂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4.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友情链接: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化学品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