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针对昨日“工商总局调查三大外资医疗器械供应商”的报道,通用电气大中华区公关部门负责人向观察者网表示,没有受到工商总局调查;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则在发给观察者网的一份声明中称,对于报道中有关西门子中国医疗业务的情形并不知晓。
美国彭博新闻社昨报道,工商总局自去年开始调查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医疗设备制造商,以查明其在华业务是否存在贿赂和垄断。相关调查于去年中央政府表明加快医疗设备国产化后启动。在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市场,这三大巨头(公司的首字母组合为“GPS”)的市场占有率超80%。
对此,观察者网向通用电气大中华区公关总监李国威(Geoff Li)求证,对方回应称,“没有啊,工商总局好像说了没有这个事。”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发给观察者网的声明中说:“事实情况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正在对西门子医疗实验室诊断业务的市场与业务模式进行了解,该模式在全球行业内被普遍采用。与最近媒体报道的情况相反,这一工作并未涉及任何腐败问题,也与任何个人利益无关。西门子已经在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开展工作,以期尽快消除有关部门的疑虑,完成这一工作。”
此外,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昨晚也回应称,国家工商总局没有展开对西门子公司商业贿赂的调查,也没有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
外资巨头占多数份额本土医疗器械产业“多、小、弱”
按照外媒此前的报道,西门子被曝光的贿赂事件涉及包括验血设备在内的多种医疗器材,涉案医院多达1000家。
一位熟悉西门子医疗的行业人士孙均(化名)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这种用指定试剂送设备的做法在医疗器械检验领域其实很普遍。
据他介绍,包括西门子在内,进口的一整套医疗分析仪,动辄上千万。这些跨国巨头之所以愿意白送设备给大医院,不仅是因为大医院化学试剂的用量大,个别医院一个月的用量货值可以高达100万,还与化学诊断试剂的利润空间太大有关。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疗器械的盈利主要有几部分,第一是设备,第二是后期的维护和保养,第三是耗材。这是一条利益链,外资占了设备这一头之后,其他的环节就可以长期维持合作、盈利,渐渐地市场份额就做大了。”
而相比之下,本土的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弱”的特点。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但是企业规模小,2013年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万元。
“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要是仿制国外的技术,或者是成为外资企业的代理,并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受限于产品研发,本土企业的高端产品质量跟不上,另外也有一些器械的硬件问题,所以没办法做大。”史立臣说。
友情链接: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化学品数据库